《老梁媽媽散文篇》
中午搭公車,準備幫孩子買一塊塗鴉用的軟白板,沒想到撲了個空,實體文具店面已經營運不善關閉,我站在熾熱的街角,感到一絲惆悵,這世界,還有能力存留幾分真實.....?
沿路往回,走過第一個公車站,覺得還行,走過2站,就不想再過馬路去等公車了......,太陽刺眼,走回到家,已經是4站公車站的距離,身體的水都被太陽蒸發了,既熱且躁,已經沒什麼胃口吃飯,便轉去超商,在架上挑了一碗「味王香菇肉焿湯麵」。
剪開泡麵調味包的同時,正好在思考孩子未來學區小學的校園生態結構、主重項目、教學氛圍,等等.....,以及孩子目前在幼稚園班級裡遭遇到的困境。
我每想一項,深一層,就更加覺得孩子很難在學區小學生存。在此同時又不斷告訴自己不要用現在設限他的將來,心情呈現一種很矛盾的狀態。
這時剛好剪到肉焿麵的勾芡粉包,少許胡椒味的細白芡粉飄出,我把整包芡粉倒入泡在滾燙熱水的麵碗裡,它們披覆在正在軟化的麵條上,周圍灑落了一些到湯裡,有一部分沾濕,大部份仍是在麵上的乾粉。
這是深諳此款泡麵精髓,才能體會的老饕吃法。
肉焿麵最好吃的,就是那包粉,粉末全散,不但無勾芡感,而且味道分散,不夠濃郁。若讓粉在麵上結塊,等到麵泡熟了才攪散,屆時粉結成一塊塊麵糊狀,筷子夾起麵條間吸附著粉塊,一陣熱煙奔騰,和著麵條吸進嘴裡,那一整個境界的提昇......,妙不可言。
然後我想起,這個聰明的吃法,是怎麼來的呢?一開始,是國中班上一位同學傳授,在我們那個年代,福利社是歷史上一個美好回憶,裡頭賣了不少有損青少年健康生長的泡麵,跟含糖和一堆化學物質的碳酸飲料,許多同學中午寧願不吃便當,三五成群跑到福利社佔位置,大家動作一致,撕開封皮的紙蓋,捲起,用手握著就像握著一支小捲筒,然後把麵撈起,裝進紙捲做成的小碗,急促吹著白色熱氣,在福利社粗陋的日光燈管下,恣意噴灑我們青春飛揚的笑聲,那種感覺自己活100年也不會老,30歲以上的地球人類就好噁心的無知,與驕縱......;在陳舊的小方桌上,用盡我們所知有限,最尖銳跟輕蔑的字眼,撻伐師長、家庭及整個社會給予的規則框架,展現青春無力的叛逆,來一場泡麵大賞。
人類大腦居然可以記憶這麼深遠,為什麼記得誰教我這個吃法,記得當時她的表情、她說的話......,卻對很多經過理智判斷對人生應該更重要的事,卻毫無印象.......
說時依舊,在這個孩子上學的午後,我獨自在客廳沙發上,細細品味這碗回憶中的幸福泡麵,想著,人與人之間,互動跟交際所碰撞出的美好分子,與那些,看似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,例如某些細微的舉手投足,言談的語氣、某些特別的小習慣,那些鑲嵌在歲月滾輪中,一路伴隨我們走到今日,成為如今完整的我們,的那些,早已被我們遺忘來源的人生軌跡......
孩子的小學,讓我煩出了兩塊圓禿,滿意的學校,遠在天邊,但事情,最後總會有出口......
「亂世佳人」裡,郝思嘉最後說著:「Home. I'll go home. And I'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. After all, tomorrow is another day. 」
記者老梁:無論如何,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........,報導。